首页

黑冰女王踩踏奴

时间:2025-05-30 07:09:32 作者:AI赋能让香港养老生活充满“智慧” 浏览量:30994

新华社香港5月28日电 题:AI赋能让香港养老生活充满“智慧”

郭辛

28日闭幕的第16届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上,76岁的香港居民陈伯格外“吸睛”。他佩戴着脑机AI头环坐在一辆智能轮椅上,仅通过转动眼球、眨眼等轻微动作,就实现了轮椅的前进、后退、转向等操作。

本届展会上,类似的“AI+养老”智能产品层出不穷,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家展商,带着包括AI康复系统、便携式AI诊断系统等多项前沿科技成果前来参展。AI赋能让香港“智慧养老”走向现实,为香港医疗科技产业注入新活力。

科技重新定义“老有所依”

每年的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都会成为世界医疗创科人士的舞台,展示最新且具有创意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根据联合国资料,当65岁或以上的高龄人口在社会中所占比例达到20%或更高,即进入“超高龄社会”。特区政府的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这一人口比例已升至23.9%。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通过乐龄科技支援及优化长者的晚年生活,是今年不少参展商重点关注的议题。

展厅中,一位参展商穿戴着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腿部被“钢铁骨骼”缠绕包裹,时而静坐,时而站立行走,全程看似不用耗费任何力气。

来自杭州的智能康复师李珈毅介绍,该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设计的可穿戴仿生设备,融合了AI算法步态模型,通过外部运动带动下肢进行步行康复训练,刺激神经系统重塑。

“就算是完全不能动的老人或因神经受损导致的运动障碍人群穿戴上这个机器人,都能重新‘走路’。”李珈毅说。

展会上,既有同家人外形和声音相像,能不间断陪聊的生成式AI情感陪伴机器人;也有借助内置传感器实时监测压力分布,就能经AI预判早期褥疮症状的床垫;还有通过玩几个简单AI小游戏就能做认知障碍症评估的“游戏机”……当AI遇上乐龄科技,“老有所依”正被重新定义。

以科技之“智”助力医疗之“治”

在复康及长者护理用品专区,参展商连雅娴将一个VR眼动仪戴在眼睛上。“这个只有墨镜盒大小的仪器具备眼动追踪技术,能在5分钟内对长者进行认知障碍症评估,并制订个人化康复训练计划。”

她说,面对全球医疗负担持续攀升,利用AI能更准确、快速地进行医学诊断,对早期识别患者并介入治疗有很大帮助。“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就能延缓认知障碍的发展。”

本届展会上,香港科技园展团带领30家园区企业,展示香港尖端医疗科技,包括居家医疗等智慧方案。

其中,由香港科技大学3名毕业生研发的应用程序,使用者只需看着镜头30秒,程序会通过镜头侦测身体表征的指标,由AI推算出包括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在内的15项身体指标,并进行预警。

“只需一台智能手机,长者就能每天在家进行基础检查。”产品研发者黄君朗说。

此外,香港初创公司研发的AI便携检测设备,利用便携式电阻抗断层成像系统,可对人体器官进行无创健康检测。

该产品运营总监黄仲申介绍,使用者只需将一条检测带佩戴在对应器官位置,仅需几分钟,就能通过人体的生物信号生成相应检测结果和医学报告,协助诊断筛查肝、肺、肾等疾病。

科技让老年生活更有尊严

香港作为人均寿命最长的城市之一,长者人口不断增加。特区政府预计到2043年,65岁或以上的长者占香港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三分之一。

在展会的智能护理床体验区,当体验者躺下,床垫内的数个微传感器开始工作,大屏幕实时显示呼吸、心率等数据,并及时发出语音提示。

“这款床解决了卧床不起老人‘翻身难’的问题。”英国工程师史蒂芬介绍,床垫左右起伏,就完成了一次翻身。此外,它还能预设老人翻身的时间、频率、角度,减轻照护人员的负担。

这场为期3天的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虽已落幕,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仍在不断深入。当智能轮椅开发者推着产品离开时,记者注意到,这架轮椅还特意保留了手动推行模式。“我们给科技装了‘缓冲键’。”工程师徐子峰说,“真正的‘适老化’,是让老人自己选择要不要被改变。”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克罗地亚专家:美国输出“民主”贻害世界

6月27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继续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进行防汛专题会商,调度黑龙江、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贵州等9省份,分析研判汛情发展态势,研究部署长江中下游、东北等重点地区防汛救灾工作,细化防范应对措施。

江苏徐州“植物”勇闯海外

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技术许可业务和政府事务中国区总经理钱堃表示:“高通坚信科技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不断探索未知,更在于以技术赋能产业,造福社会,改善人们的生活,并积极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期待此次捐赠能再次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桑植县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微薄之力。展望未来,高通将继续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以创新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2023年接受捐赠13.76亿元

广东援藏也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组织专业团队通过生态修复、生态监测、信息化等技术,完成巴宜区大柏树自然保护区提质扩容和古木群落保护提升,建立高原生态保护技术体系;兰花资源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成功建设林芝市第一个兰花种质资源中心,完成32种兰花的引种驯化;开展高原渔业简易设施养殖试验、四连座高位养殖池及保温大棚建设试验项目,探索更适合林芝生态发展的渔业养殖模式,推动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融合。

山西首份中国—尼加拉瓜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签发

永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勇春表示,近年来中国五金博览会高端平台更加集聚,智造升级更加有力,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工匠精神更加彰显,营商环境更加便利,“希望以展为‘媒’,加强交流、增进感情;以展为‘桥’,对接供需、互利共赢;以展为‘帆’,坚定笃行,共创美好未来。”

数读中国 | 490.9亿人次!流动的中国持续释放生机与活力

国网永川供电公司输变电运检中心智能巡检班无人机首席工程师何涛介绍:“与传统的人工巡检和清障相比,无人机作业的效率提高了5倍至8倍,同时安全性和精细化程度也显著提升,电网上方的天空也更加繁忙。”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